1.专业定位
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汽车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在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汽车整车性能集成与检测、零部件开发与制造等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 | 车辆工程 |
培养目标1 | 具备较强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
培养目标2 | 具备较好的工程项目管理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目标3 | 具备较强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
培养目标4 | 具备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
3.培养规格
3.1 学分制要求
必须修满165学分,同时成绩绩点不低于2.0,方可获得学士学位。
3.2 能力要求
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具有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具有在工程实践中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5)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7)具有及时捕捉行业热点及发展动态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3 知识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历史、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基本知识;
2)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机械学与力学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等。
4)熟练掌握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设备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实验学、汽车专业英语、汽车性能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4)熟悉汽车工程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对汽车工程学的未来发展有基本的认识,加强素质教育、外语、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
3.4 素质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
3)富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4.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八项核心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四类课程组成,满足国标和IEET认证要求。其中:
1)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2)特色课程: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性能检测技术、零部件质量检验基础、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智能汽车技术、电动汽车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等;
3)实践教育类课程:汽车构造拆装实习、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建模与仿真技术、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及各类学科实验等;
4)个人拓展课程:设置多种本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实操训练。对学生自行考试并获得的技能培训证书,或参加大学生研究课题项目、科技竞赛获奖等情况。
5.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12人,具有教授职称8人,副教授(高工、助理研究员)15人,讲师14人,双师型教师14人。专业教师承担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个人拓展计划及专业实践教学等的教学工作。
6.教学条件
课程教材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教学选购标准选择,有10栋多媒体教学楼供理论课线下教学使用,学校与超星平台合作,所有课程建立了超星平台网上课程资源,学生免费使用其他院校同类型课程资源。
实验中心建筑面积超4000平方米,实验设备超过2000台(套),包含了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发展专业能力的条件,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下设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基础设施。
设置有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配件检测学术团队,拥有汽车零配件检测与智能网联汽车两大科研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组建了FSAE赛车、FSEC-电动赛车、攀创团队、节能减排竞赛等大学生团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为目的,促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